严玲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造船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海工钢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挺起中国制造的“钢铁脊梁”,加快推动我国钢铁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扎根时代沃土、践行科学家精神的“钢铁玫瑰”。
2024年1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的喜讯。
坐在电视机前的严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集团钢铁研究院海工用钢研究所船舶用钢研究室主任,她深知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钢一路成长的艰辛不易。然而,无论求索攻坚的道路如何坎坷,严玲始终牢记金年会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多年来,严玲坚持把爱国之情、报企之志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助力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产品成为支撑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
“保障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驳船终于靠了岸。
严玲等不及船停稳便快速跳下船,一脚海水、一脚沙子,风尘仆仆地往岛上赶。正在这里靠泊维修的“大庆435号”油船是她此行的目的地。
因为航班延误的原因,严玲搭乘的飞机晚上11点多才落地。为了赶上第二天的上船勘验,她又独自连夜乘出租车赶往100多公里外的码头,坐上凌晨2点离岸的驳船……
看着面色苍白的严玲,船东代表建议她先休息。严玲却婉拒了对方的好意:“你们的工期也挺紧的,我直接下舱勘验吧。”
“大庆435号”油船长200米、宽40米,有十几层楼高。严玲顺着不足一尺宽、几乎与地面垂直的竖梯下到甲板下20多米处,对10余个货油舱逐个勘验。密闭的舱体内充斥着刺鼻的油气味,一夜没睡的严玲必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采集数据、分析检测,一套勘验流程下来,她已是汗流浃背、满身油污、疲惫不堪。
走出货油舱,严玲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思绪万千——
2011年,国际海事组织将油船用耐蚀钢作为唯一的替代涂层防护方案纳入标准,并在几年后强制执行。当时,只有一家国外钢企能够生产这种钢材,如果不能打破被垄断的窘况,我国造船产业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望着汹涌澎湃的海浪,严玲回忆越发清晰:她带领团队从基础研究入手,历经实验室近20炉的小炉冶炼,10余轮次、1900多吨的工业化试验和上千件试制样品检验、分析与评价,最终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成功开发出系列油船用耐腐蚀钢。2014年9月,全部采用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建造的国内首条示范应用油船“大庆435号”顺利交付使用。
“大庆435号”油船服役的3年时间里,严玲多次只身前往南方偏远的修船小岛进行现场勘验,为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获取了宝贵的实船用耐腐蚀钢第一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严玲带领团队制定了“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板”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让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走在了耐腐蚀钢应用的前列。
多年来,严玲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出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极地船舶用耐低温钢、超深水钻井平台用高强钢等多个系列高端产品,牵头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保障了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集团钢铁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作为国内造船用钢领军企业,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一定要接单。”
“哐、哐、哐……”
在第三方检验室里,300块由严玲团队研发的新产品试样经过V型缺口处理后依次进行夏比冲击试验。
这种冲击试验是用来检验产品在经受外力冲撞或作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检验项目。如果冲击声沉闷,就代表试样性能良好;但如果是清脆的“啪”一声,那就意味着产品研发的失败。
锤头对试样每撞击一下,团队研究员张鹏的心也跟着狂跳几下,紧张得“手心里全是汗”。他转头看向严玲,只见她气定神闲,好像对产品检验胸有成竹。
15年来,严玲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在10余次船级社认证检验中,上万件产品性能全部都是一次达标!
“这不仅代表了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科研团队的研发水平,还与团队扎实深厚的技术储备密不可分。”张鹏说。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严玲感慨地说:“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
2020年5月,国内某造船企业在建造5000立方米LPG(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时,首次提出应用C-Mn系列VL4-4MOD船舶用钢,并在强度、低温韧性和服役安全性上提出苛刻的要求。
当时,生产厂和相关质量部门给严玲出了不接单的建议。严玲深知,那些轻易就能成功的“创新”,守不住“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品牌”,撑不起“大国重器”,驶不进那片蓝海。因此,她果断回复:“作为国内造船用钢领军企业,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一定要接单。”
接下订单后,严玲带领团队开始了创新攻坚。历经3个月的艰苦鏖战,先后完成了VL4-4MOD船舶用钢研发和船级社认证工作,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成为全球首家有资质生产VL4-4MOD船舶用钢的企业,批量生产的LPG运输船用低温钢VL4-4MOD实现全球首发,并成功应用于全球首批双燃料全压式5000立方米大型LPG运输船建造。
这一成果入选《2020年中央企业创新产品名录》和2020年度中国冶金行业二十大成果事件。同时,以VL4-4MOD船舶用钢为关键材料的“极寒环境用高强韧易焊接用钢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荣获2021年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2023年“科创中国”先进材料领域先导技术榜。如今,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已成为认证品种最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造船用钢生产企业,为我国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钢铁新材料支撑。
“要培养出更多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
对于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集团钢铁研究院科研人员来说,钢生产到哪儿,就要跟到哪儿,根据现场情况变化随时做出工艺技术调整,这项工作被称作“跟钢”,是研发新钢种的重要环节。
“每一次‘跟钢’,师父都全程参与,即便出差在外,也会通过电话向我了解现场生产情况。”张鹏是严玲的徒弟,他对师父的“较真”精神深有体会,“‘跟钢’过程最忌讳‘差不多’。师父认为,任何一个参数出现波动,必定会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她反复和我们说,科研人员对工作、对每一块钢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严玲的影响和带动下,张鹏已经成长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2020年独自承担了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船用钢板“去钒降铌”合金减量化攻关项目,成为独当一面的青年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
严玲团队共有7人,除她以外都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严玲把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为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和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严玲说。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了解,严姐结合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帮助我们做好个人发展规划,让大家百花齐放、共同进步。”副研究员李博雍说,即使如今的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能够生产国内90%的船舶用钢品种,但严玲依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她要求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一方面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打破学科界限,在不同领域的交融碰撞中,发现新可能、寻找新突破、取得新成果。”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更新迭代加速,严玲又一次踏上研发新产品的征途,嗅着潮湿微咸的海风,她目光坚毅:“我将带领团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新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